顯然,我們無法也無需使用運動傳感器或是機器人技術,響應式Web設計更多需要的是抽象思維。好在,一些相關的概念已經得到了實踐,比如液態布局、幫助頁面重新格式化的media queries和腳本等。但是響應式Web設計不僅僅是關于屏幕分辨率自適應以及自動縮放的圖片等等,它更像是一種對于設計的全新思維模式。
調整分辨率不同的設備都有各自的屏幕分辨率、清晰度以及屏幕定向方式,不斷被研發著的各種新設備也將帶來新的屏幕尺寸規格。有些設備基于橫屏(portrait),有些是豎屏(landscape),甚至還有正方形;對于日益流行的iPhone、iPad及其他一些智能手機、平板電腦,用戶還可以通過轉動設備來任意切換屏幕的定向方式。怎樣才能做到讓一種設計方案滿足所有情況?
要想做到同時兼容橫、豎屏(用戶還有可能在頁面加載的過程中切換方向),我們就必須考慮N種屏幕尺寸規格。誠然,我們可以將這些規格劃分為幾個大類,然后為每一類做一種方案,確保該方案至少在本組中盡量具有彈性。但即使這樣,結果也將是無比焦慮的,誰知道某類設備在5年之后的占有率是多少?而且很多用戶甚至不去將瀏覽器的窗口最大化;類似這樣的變數,我們還要考慮多少呢?
在08年之后,更多更有代表性的新設備問世并普及了。顯然,我們不可以沿著"多方案"的思路繼續走下去;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做呢?
部分解決方案:一切彈性化幾年前,彈性布局(flexible layout)幾乎是一種奢侈品,所謂彈性,也只是體現在豎排布局以及字號等方面;圖片始終可以輕易的破壞頁面結構,而且即使是哪些彈性的元素結構,在很極端的情況下,仍會破壞布局。所以,所謂的彈性布局其實并非那樣彈性,它有時甚至不能適應臺式機與筆記本的屏幕分辨率差異,更不用說手機等移動設備了。
.......
查看全文 >>